AG真人·平台 - AG国际厅·平台·官网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 | AG真人平台 - AG平台真人·官方网站

快速导航×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2023-08-27 22:57:57

  考试内容:  熟悉安全生产有关内容;  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分类原则;  掌握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要求。 一、安全生产(熟悉) 、安全生产管理(掌握) (一)安全生产: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 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 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二)安全生产管理: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进行有关决策、 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 产的目标。 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  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 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企业员工。 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 度(责任制)、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 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掌握) (一)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将“事故”解释为: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 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 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 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 准》将事故分为20种。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第四章 安全评价 第五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第六章 事故预警机制 第七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第八章 事故应急救援 第九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第十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第十一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AG真人 AG平台

  注意:这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所固有的,建立于规划设计 阶段,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 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考试内容: 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 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 熟悉事故致因理论  掌握事故预防原理与原则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了解) 大致可分4个阶段: (一)古代 (二)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 (三)20世纪初至中期(法律、理论、模式) (四)20世纪末: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标准规范等更加丰富和成熟, 逐渐被企业接受。 我国20世纪50年代引入,六七十年代吸收研究事故致因理论;八九十年代开始研究风 险管理理论并尝试实践;20世纪末研究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1世纪初将风险管理 融入安全生产管理。 二、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熟悉)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 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 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管理规律。(研究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在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生产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 (一)系统原理 1、含义: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运用系统原理的4个原则:  动态相关性原则: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变化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 整分合原则: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 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  反馈原则:生产条件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必须及时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 时采取行动;  封闭原则: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 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 (二)人本原理 1、含义: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两层含义) 2、运用人本原理的3个原则:  动力原则: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包括物质、精神、信息三大 动力;  能级原则: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 能级,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 ;  激励原则: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的内在潜力。 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三)预防原理 1、含义:强调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运用预防原理的4个原则:

  R —— 危险度;  F ——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 C—— 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四)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可以 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引起中毒、火灾或爆 炸事故,因此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是危险源。 (五)重大危险源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的解释是: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 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 施)。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列举了142种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 学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生产场所和储存区的临界量。 例:某储存区贮存有煤油、汽油两种物质,其储存量分别是20吨、l7吨,临界量分别是 l00吨、20吨,则储存区属于( )。 A.非重大危险源 B.安全场所 C.事故隐患 D.重大危险源 判断: q1/Q1 +q2 /Q2 =20/100+17/20=1.051 选择:D 三、安全、本质安全(掌握) (一)安全(生产):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二)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 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本质安全有两大功能: ●失误——安全功能:即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 ●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和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 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二)事故隐患 根据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事故隐患”定义 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 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和管理上的缺陷。 按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三)危险 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的程度

  AG真人 AG平台

   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无论事故损失的大 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 因果关系原则:只要诱发事故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  3E原则:针对造成事故的各种原因,采取三种对策,即工程技术、教育、法制对策;  本质安全化原则: 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 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四)强制原理 1、含义: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 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2、运用强制原理的2个原则: 安全第一原则: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 为主,服从安全; 监督原则: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三、事故致因理论(熟悉)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39年法默(Farmer)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 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Heinrich)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 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包括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 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 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Gibson)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 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 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 第一类伤害: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而产生的。  第二类伤害: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 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四)系统安全理论 20世纪50~60年代提出,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四个创新概念:  改变了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 考虑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 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  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即事故隐患;  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应考虑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 危险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能暂时未认识到,有的则会因某种原因而产生。 四、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掌握) 事故预防: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 事故控制: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

  能减小。  安全技术对策——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  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解决人不安全行为。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考试内容:  了解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 了解安全发展的理念和指导原则;  熟悉我国安全生产政策;  掌握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一、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掌握) 《安全生产法》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 安全第一:实行“安全优先”原则,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臵。  预防为主: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将事故消灭在萌芽 状态。  综合治理:综合运用科技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标本兼治,重 在治本。 二、安全发展理念(了解) 1、安全发展的提出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中, 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 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总体战略。 2、安全发展的含义(三层)  “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不能损害劳动 者的安全和健康权益。 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经济发展要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 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安全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只有搞好安全生产, 国家才能富强安宁、 百姓才能平安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安定。 三、安全生产政策措施(熟悉)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12项治本之策(多选) (1)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 (2)加强行业管理,修订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 (3)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点煤矿治理瓦斯等重大隐患; (4)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 (5)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 (6)加强培训教育,规范煤矿招工和劳动管理; (7)加快立法工作; (8)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9)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AG平台真人 真人AG 平台官网AG平台真人 真人AG 平台官网AG平台真人 真人AG 平台官网